什么是风水?

风水中的环境科学,中国传统的风水术,是中国古老文化传统的积累。虽然风水术的许多内容尚未被科学原理所破解,但在实际中却指导着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风水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夹杂着封建迷信的内容,所以我们要科学分析,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。

关于“风水”一语的由来,单从功能来说,风水学中也有个“藏风理论”和“得水理论”,这两个理论要求宅基地即要位于避风之处,也要靠近水源。“风水”一名,即由二者化出, (濞经.内篇)说:葬者,乘生气也。夫阴阳之气,噫而为风,升而为云,降而为雨,行乎地中而为生气;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。人受体于父母,本骸得气,遗体受萌。盖生者气之聚,沉香凝结者成骨,死而独留。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之道也。——经日:“气乘风则散,界水则止。”古人聚之使不散,行之使有止,故谓之风水。风水之法,得水为上,藏风次之。

在具有唯物主义观点的风水大师看来,大气是一个循环系统,其表现形式有风、云、雨和地下水,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;大气是生命之源,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,世上“万物”都离不开它,人也一样。

当然,为了满足“藏风”、“得水”这种功能,倾向于科学的风水学一般要求宅基地在结构上应当背山依水。这样不仅景观优美,生活也非常方便。所以,“风水”二字,并不神秘,我们不要一提起风水,就神经质地联想到迷信上去。俗话说,人活一口气,空气(即风)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,不能想像,离开了气(即风),我们人类将如何生存!同样,水也是生命活动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。且不说植物离不开水——水是农业的命脉,即使自命为高等动物的人类,自身也离不开水,没有水就没有生命,水是生命之源。

而科学的风水理论观正是研究如何选择风(空气)、如何选择水、如何选择最有利于人类生存居住的一门学问。所以,对于传统的风水理论,我们要取其唯物的、科学的精华,而摒弃其唯心的、封建迷信性的糟粕。在这种态势下,专门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古老的方位艺术,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。